時間:102年8月3日

地點:高雄市大東國小

分享人:高雄市兒童美術教育協會吳正雄理事長

視覺藝術單元教學活動設計參考例            設計者:吳正雄

基本資料

單元名稱:植物祖靈

教學年級:高年級

教學時數280-360分鐘

教學準備

教師:生態藝術影像資料;植物祖靈造形範例;手搖鑽榫孔比對板;榫接模型;

       木工相關手工具。

學生:工作手套;防塵口罩。

教學目標

教學模式:基本技法教學+多向文本教學+生活化統整教學(能力指標暫略

單元基本精神:本單元教學不以技術和完成作品為目的,而是以生態藝術引導人文思考和自然保育觀念,從材料收集和製作過程中,培養視覺的敏銳度並提升造形思考能力,同時加深對自然環境的認識,建構面對環境和土地的態度。同時經由裝置展覽的延伸活動,培養持續性的藝術學習和生活的行動力。

單元目標1. 認識生態藝術的形態和內容表現的意義性。

          2. 理解自然保育的重要性並培養身體力行的精神。

          3. 主動收集材料並拓展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

          4. 敏銳觀察媒材的特徵和細節,發展造形表現的構想。

          5. 學習並熟練木工手鋸和手搖鑽等木工手工具的基本技法。

          5. 理解木質媒材裁切和榫接的操作程序,並培養嚴謹的工作態度。

          6. 激發想像力構想作品的結構,表現具有象徵意義的造形特徵。

          7. 和同學協調合作,共同構想並完成作品裝置的背景場地。

          8. 持續觀察環境和收集材料,主動在課餘時間完成新的作品,隨時增添裝置藝術的內容,養成藝術學習和生活的具體行動力。

教材分析

一.題材說明:教學主題借用「祖靈」象徵「守護」的概念,發展自然保育和生態藝術的教學,但是以植物當媒材來製作動物,可能引起學生產生對生命形態認知的疑議,所以必須誘發孩子的想像力,合理設想植物祖靈必須具有更強的行動力和威力,才能夠在森林中保護所有植物和生態,這樣既能讓植物變身動物的造形合理化,也較容易擺脫寫實表現的概念所形成的難度和限制,甚至有更大空間引導兒童,從造形的角色和象徵意義作思考,讓作品更具個人特色和表現性。

 

二.工具材料分析:

1.必要工具:180或210摺鋸;双爪曲柄手搖鑽及3、4、5、6、7、8、9、10分佛手鑽頭;木工銼刀;工作板(上下頂木型)

2.其他工具:園藝剪、雕刻刀、鐵刷、沙紙、尖嘴鉗、虎口鉗、鐵槌、搓鑽、柴刀、鑿刀等。

3.接著材料:熱熔膠;木工白膠;塑鋼土;8分、1吋、吋2鐵釘;其他接著劑及接著固定的的輔助工具和材料(釘槍與3號釘書針)。

4.造形材料:各種植物的枯枝、果莢、種籽、包括木質纖維較多的落葉等,都是主要的造形材料,但務必要鼓勵孩子自己在周遭環境中蒐尋材料,這是視覺敏銳度和造形思考連結的活動,具有深刻的藝術學習意義。同時鼓勵孩子探究材料來源的相關資訊,植物名稱、季節變化、生態體系等的理解,不止是自然科的統整學習,更能影響孩子面對土地的態度,培養對自然生態的人文思考。

5.操作設備:桌上型萬力夾或簡易型的工作台,是固定材料有助於操作方便和安全的重要設備。榫接模型和手搖鑽榫孔號數比對板,也是必要的教具。

6.材料的來源常會是主要問題,採取比較長的教學準備時間,和學生共同長期收集材料,選擇適當場所整理、乾燥和分類收存,不但可以增加教學實施的方便和可行性,這個過程其實關連到計劃性思考,也具有豐富的教育意義。

7.部分工具如柴刀、鑿刀、接枝刀等,較具危險性和操作難度,但是在木工的製作方面有較高效率,原則上這些工具是由教師操作,給兒童必要的協助,並不宜在沒有充分教學和學生經驗不足的情況下,任由學生自己操作。

 

三.技法分析:

1.手鋸的規格和特性:鋸子種類繁多,基本上竹鋸、鋼鋸和木鋸的結構都不同。就是木工手鋸也因截鋸和剖鋸的不同功能需求,而有不同的齒刃紋銼法。適合普通簡單木工的一般摺鋸或手鋸,會以號數表示鋸齒粗細,粗齒效率高但較費力難操作,細齒較輕鬆而效率低,適合兒童操作的大致上以180和210為宜,高年級男生和碰上較粗的木料時可以用到240的。鋼鋸歯最細,適合較細的木條和修飾,但安装時要注意鋸齒的方向性。

2.手鋸的操作要點:運鋸要以磨擦的感覺來回輕拉,而不是向下用力切割,一開始要先往前推才能順利起鋸,等鋸痕較明確、較深時,才可以增加力道。起鋸線要在保留線之外,避免鋸溝的耗損而產生誤差。被鋸的材料要充分固定,才容易施鋸。運鋸時,肩膀和手指頭的力氣要放鬆,眼睛要從鋸子上面看鋸片與材料是否垂直,拉鋸的來回運動軌跡是成一直線,不可搖晃形成扇狀,這個關鍵多半因姿勢和身體與鋸子的相關位置而影響

3.手搖鑽的規格和特性:手搖鑽較常見的有齒輪式和曲柄式兩種,曲柄手搖鑽是小學生木工工具中,用途很廣又安全、容易操作的好工具,有各種粗細不同尺寸的鑽頭,多半以「分」為單位,可以配合工作的需求而替換。

4.手搖鑽的操作要點:曲柄手搖鑽操作安全方便,只要旋轉鑽頭卡座的螺旋控制鬆緊,就可以安裝和替換鑽頭,操作前先確定鑽頭是否已經鎖緊,部分鑽座有固定爪控制鑽頭旋轉方向,要先推往正確角度才開始操作,但多數鑽座都屬自動卡榫,使用更簡便。鑽孔時用一手按住頂端圓蓋向下施力,另一手順時鐘方向旋轉曲柄,就可以順利在木材上鑽出所需的圓孔直徑和深度,完成時反方向旋轉曲柄,稍微用力向上提就可以退出鑽頭。

5.木材的接著方式:木屬工藝的接著方式很多,最高級的技術就是榫接,一般較常見的是用鐵釘釘合,但必須借助白膠才會比較牢固。體積比較輕巧的木屬工藝製作,熱熔膠、白膠、塑鋼土、VHB雙面膠帶等都常被運用,各有其操作上的長處和缺點,可以依據實際的需求和條件做選擇。

6.接著劑的功能和效率各不相同,原則上要考慮作品擺放的位置而定,若要放置室外,熱熔膠怕日曬,白膠怕雨水,只有塑鋼土是唯一選擇,若作品放置玄關或者室內,白膠應該是最適合的木材接著劑,但硬化固著的時間等待較長,必須採取補助性的固定裝置,較小體積的輕巧結合可以用透明膠帶補助固定,較大體積的結合除了卡榫,還必需另外用鐵釘加寄,或用3號釘書槍補助固定,等白膠硬化以後再拆除補助的釘具。

7.其他木工工具的應用,多半會因表現的需求和修飾性的工作而定,經由教師協助基本上沒有太大難度,安全性和嚴謹的工作態度要求仍是教學重點。

 

四.引導方式與重點:

將生態保育的價值和重要性,引導成創作表現的重心和動機,是達成教學目標的基礎,製作「植物祖靈」和共同裝置持續發展的展示基地的意義性,才是教學引導的重心。對於兒童表現構想的引導,則必須排除局限於形狀聯想的寫實思考,共同探討動物的特徵:例如對稱、必要的結構(主要器官等),並強調「精靈」的可變通性和複雜性,讓想像力有發揮的空間,製作的思考自然就會降低難度,並且有更強的表現性。

 

五.表現內容與要求標準:

考慮每個學生造形能力的個別差異,最基礎的教學重點,就是有效的提示所謂動物的特徵,讓兒童即使只用非常簡單的材料組合,也可以形成動物的基本結構,而重點則是在動物站立重心的穩定性,以及結構的牢固性。

另外,兒童在植物祖靈的造形表現,除了因應媒材的形狀聯想以外,應該儘量鼓勵兒童在結構和特徵方面,呈現具有象徵意義性的細節,才能夠連結生態保育的精神和思考,讓作品具有更強的表現性。包括形狀的變化和裝飾性的表現,都能夠促成思考和技術應用的細膩度,這些雖然和兒童的能力、經驗、個性等有關,但如果教學時間能夠充裕安排,可以鼓勵兒童在這方面做相關的補強,培養孩子的表現能力和工作的專注力。

完成的作品共同裝置成為公共藝術,除了自然保育觀念的傳達,以及生態教育目標的呈顯,更應該預留一些後續新作品裝置的空間,鼓勵學生隨時收集材料,不定期以學得的技法經驗繼續發展作品,將作品不斷的添加到裝置的場地中,擴展作品的內容和表現強度,這樣的引導和要求,也正是培養學生行動力,持續擴展藝術學習經驗和興趣的有效途徑。

 

六.特殊情況的預估與因應措施:

1.因應工具的數量和配置方式,將學生作適當的分組,並且將兩個、兩個學生配對,互相協助工具操作和材料的固定、連接工作。除了增進協調合作的經驗,也可以彌補工作檯設備不足的情況。

2.木工手工具種類繁多,技法、難度、安全性等也都不同,如果准備的工具種類較多,必須依據學生的經驗安排示範教學的時數,原則上最好方式還是各種工具進行個別的基本技法教學,否則有些工具就由老師操作,適時給予學生必要的協助就好了。

3.務必到特別提醒:必須先完成作品結構的所有配件以後,在最後階段才可以進行粘接的工作,否則會因為連接部分尚未硬化牢固,無法進行後續的裁切或鑽孔等工作,既耽誤進度又會形成挫折感。

4.明確要求工作過程中謹慎遵循各項安全規範,隨時將工具歸位方便他人取用,摺鋸必須摺合放置、手搖鑽的鑽頭必須拆下集中歸位,方便別人隨時選取適當的鑽頭號數。

5.木料裁切的工作必須選擇適當場所,方便鋸屑的清理和收拾,過程中殘餘的材料必須隨手收集再做利用,不可以當做廢棄物處理。

6.教學場所的空間如果允許,應該將工具區、材料區、操作區、個人組裝區等,做出適當的明確區隔,避免製作過程中產生混亂現象,導致教學者無法掌握狀況,作出必要的協助和安全維護。

7.其他如材料收集的方法和安全考量、材料分享和取用的程序、大型材料的裁切協助、作品裝置的場所和背景佈置等,也都必須隨時視實際狀況,由教師採取必要的恊助措施。

   

教學流程

教學項目與目標

活動內容

教學重點

.引導:認識生態藝術,理解自然保育的重要性。

15分鐘)

 

.欣賞生態藝術影像,共同討論自然保育議題。

 

.收集和生態保育相關的藝術表現資料,以及例如台灣土石流和漂流木等相關的災害圖像,才能夠連結森林保育的重要性,增進學生的理解。

.題材發想:理解植物祖靈製作的意義,啟發造形結構的想像。(15分鐘)

. 觀察範例作品,討論造形的結構和材料運用的特點,共同構想裝置公共藝術的方式和意義。

.討論植物轉化為動物造形的合理化是基本重點。以教師課前製作的範例作品實施觀察,才能有效討論材料運用的方法和多樣可能性,讓學生理解表現的方向和重心。

.指導材料收集方式:思考解決材料來源問題的方法。深入觀察生活周遭的植物生態,收集造形媒材的過程,同時構想材料運用的可能性。

10分鐘說明,或另訂材料收集的時程)

.利用課餘時間或設計特定採集活動。在校園或社區有較多植栽的地點收集材料。

.提醒收集過程的安全性以及尋求協助的方法。鼓勵學生在收集過程中同時思考材料的運用方式和可能性。並強調材料共用和分享的必要性。必要時教學者必須協助解決材料來源的問題。

.造形構想與基本技法指導:理解動物造形的結構和特徵。掌握工作的程序和步驟。熟悉木工手工具的操作技法。

40-80分鐘,視學生的經驗和能力作考量)

.討論、歸納作品的造形結構、特徵和製作的方法與程序。教師示範指導木工手工具的操作方法,以及榫接和其他連接方法的重點。

.手工具必須以正確的手法示範操作,甚至由力氣較小的學生實驗操作,觀察學生的理解程度和能力。榫接一定要用榫孔比對板和榫接模型加以說明,才有確實效果。而完成所有的各部分組件以後才可以進行連結,更是絕對必要的叮嚀和要求。相關重點參考教材分析-三各項說明。

.選取材料進行製作:激發想像力構想作品的造形。以專注嚴謹的態度進行製作。

160-200分鐘)

.工作分組,場地、工具分配說明,選擇材料進行製作。

.分組及工具分配參考教材分析-六的各項說明。鼓勵學生以獨特方式運用材料,並呈現具有象徵意義的特徵或結構。製作期間巡視協助操作能力不足的學生,並注意安全維護。

.共同裝置場地並佈置作品:能協調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容納各種意見和構想完成裝置。

40-80分鐘)

.共同完成作品的裝置

.師生共同決定展現的方式,必要時由教師協助大型材料的收集、裁切和安裝,由小朋友完成各項細節和裝飾。

.延伸活動:主動發展後續的製作表現,培養自主性的行動力。

(課餘或利用其他時間自然發展)

.學生主動的持續性參與表現。

.強調主動持續學習的價值和重要性,也可以設計實質的獎勵方式來激勵學生。

教學評量

評量項目;參考價教學目標擬定(暫略)

評量標準;依據學生經驗及實際表現另訂(暫略)

評量方式:採多元評量原則(暫略)

兒童表現

分析

分析的項目與方法:依據教學實際結果其具體作品另作研討,並參考教材

分析-五各項說明。

           

 

P1150309.jpg

P1150310.jpg

P1150311.jpg

P1150312.jpg

P1150313.jpg

P1150314.jpg

P1150315.jpg

P1150316.jpg

P1150317.jpg

P1150318.jpg

P1150319.jpg

P1150320.jpg

P1150321.jpg

P1150322.jpg

P1150323.jpg

P1150324.jpg

P1150325.jpg

P1150326.jpg

P1150327.jpg

P1150329.jpg

P1150330.jpg

P1150331.jpg

P1150332.jpg

P1150333.jpg

P1150334.jpg

P1150336.jpg

P1150337.jpg

P1150338.jpg

P1150339.jpg

P1150340.jpg

P1150341.jpg

P1150342.jpg

P1150343.jpg

P1150344.jpg

P1150345.jpg

P1150346.jpg

P1150347.jpg

P1150348.jpg

P1150349.jpg

P1150350.jpg

P1150351.jpg

P1150352.jpg

P1150353.jpg

P1150354.jpg

P1150355.jpg

P1150356.jpg

P1150357.jpg

P1150358.jpg

P1150359.jpg

P1150360.jpg

P1150361.jpg

P1150362.jpg

P1150363.jpg

P1150364.jpg

P1150365.jpg

P1150367.jpg

P1150368.jpg

P1150369.jpg

P1150370.jpg

P1150371.jpg

P1150372.jpg

P1150373.jpg

P1150374.jpg

P1150375.jpg

P1150376.jpg

P1150377.jpg

P1150378.jpg

P1150379.jpg

P1150380.jpg

P1150381.jpg

P1150383.jpg

P1150384.jpg

P1150385.jpg

P1150386.jpg

P1150387.jpg

P1150388.jpg

P1150389.jpg

P1150391.jpg

P1150393.jpg

P1150394.jpg

P1150395.jpg

P1150396.jpg

P1150398.jpg

P1150399.jpg

P1150400.jpg

P1150401.jpg

P1150402.jpg

P1150403.jpg

P1150405.jpg

P1150407.jpg

P1150408.jpg

P1150409.jpg

P1150410.jpg

P115041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ic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